查看原文
其他

碧桂园管理层致歉:尽最大努力保交付、保信用!上半年至少亏损450亿,将采取四大自救措施!

财经网 2024-06-01

来源 | 中国经营报、碧桂园官微



碧桂园管理层致歉:坚持不躺平

尽最大努力保交付、保信用


8月11日消息,碧桂园官方微信号发布文章《化危机为生机,锻造更健康的碧桂园》,函件由董事局主席杨惠妍、总裁莫斌共同署名。


文章表示,虽然公司上下已全力以赴自救,但市场整体尚未回暖,行业绝对规模下降,资本市场信心修复尚需时间,公司整体经营压力有增无减,面临自创办以来的最大困难。公司要坚定地向前看、向前行,将采取更有力有效的措施,全力以赴保交付,化解阶段性流动压力,保障经营有序开展,拼尽全力扭转当前的困局,更好地保障广大客户、投资者、合作伙伴的权利。

同时将在“一体两翼”的新战略格局下,以市场为导向,积极探索房地产新发展模式,努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。文章最后表示,“感恩一路以来大家给予我们的信任和支持,请给公司一些时间,我们将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,变压力为动力、化危机为生机,锻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碧桂园!再次真挚地表示歉意!”




碧桂园公告:上半年亏损450亿-550亿元

公司遇到自成立以来最大困难


8月10日,碧桂园发布盈利预警,称今年上半年的净亏损将处于450亿元至550亿元之间,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还盈利19.1亿元。


碧桂园公告指出,预计净亏损主要是由于房地产行业销售下行的影响,导致房地产业务结转毛利率下降,物业项目减值增加;以及外汇波动造成预期净汇兑损失所致。




碧桂园提出四大自救措施


碧桂园表示,自2021年以来,行业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,多重不利因素叠加,导致行业销售和公开市场融资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。


碧桂园指出,虽然公司上下已全力以赴自救,但市场整体尚未回暖,行业绝对规模下降,资本市场信心修复尚需时间,公司整体经营压力有增无减,导致2023年上半年预计出现较大亏损,特别是受近期销售额与再融资环境持续恶化的影响,公司账面可动用资金持续减少,出现了阶段性的流动压力。


对此,碧桂园称,公司管理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,虽然对本轮市场调整周期有预判,但对市场下行的深度、烈度和持续度估计不足,未能及早做出更有力度的应对措施,未能洞见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,对三四线及更低线城市投资比例过大、负债率压降速度不够等潜在风险的认识不够深刻、化解行动不够及时有力。


为了扭转当前困局,碧桂园提出了一系列自救举措。


一是全力以赴保交付。这是楼市的安全底线,是公司最重要的企业责任,亦是全体员工高度共识的目标。公司将通过落实主体责任、专款专用、严格管理预售监控资金等方式,切实保障全国范围内项目的运转并完成保交楼任务,兑现对业主的承诺。


二是积极化解阶段性流动压力。公司将与各持份者沟通,并考虑采取各种债务管理措施,以保障公司的未来长远发展,为各持份者保存价值、维护利益。


三是保障经营有序开展。目前集团净资产充足、土储充裕。截至2022年年底,净资产约3096亿元,总权益可售资源约12083亿元(其中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约9555亿元)。公司将尽最大努力做好销售,努力盘活酒店、写字楼、商铺等沉淀资产,同时加强内部管控,进一步精简组织、减少行政管理费用开支,改善经营效益,更好保障供货商、合作方等各利益相关方的权益。


四是加强特殊时期的组织领导,为更好地应对当前困难,公司成立了由董事会主席任组长的专项工作小组,建立工作机制,统筹协调、高效决策、有力推进,努力渡过难关。


虽然公司遇到了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困难,但碧桂园仍表示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,房地产行业经过这一轮的深刻调整,终将回归健康平稳发展的轨道。



碧桂园已筹备债务重整


面临阶段性流动压力的碧桂园在8月10日傍晚的公告中表示,将与债权人保持沟通,采取各种债务管理措施,以保障本公司的长远发展,并为债权人保存价值、维护利益。


据第一财经报道,有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,碧桂园已经在筹备债务重整,近期有望启动相关程序,该公司已聘请中金为财务顾问,主导重整事宜。


目前,碧桂园名下并没有债务公开违约,仅有两笔美元债的票息支付处于30日的宽限期内,但从9月起至2024年初,公司将面临多笔债务集中到期的兑付压力,总金额大约100多亿元。


此前,碧桂园坚持保信用,2020-2022年,该公司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三年净流出,合计净减少有息债务接近1000亿元。


直到2023年中期,在公司财务现金流承压的状态下,依然兑付了大约几十亿元的债务。随着市场销售大幅下滑及融资渠道严重受限,公司现金储备大量消耗,已难以应付9月份及之后的多笔到期债务。


有接近碧桂园的人士称,与其扬汤止沸疲于奔命,不若釜底抽薪整体展期,碧桂园拥有较好的财务基本面,杠杆也不高,通过债务重整渡过阶段性困难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。


综合自第一财经、每日经济新闻等。


*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。



往期推荐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